2023年7月24日-28日,由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安徽大学第一届“清代学术与桐城派”研习班在安徽大学学术交流与培训中心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四十余名博士生及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研习班。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青年教师胡文彬参加此次研习班。
7月24日上午,开班仪式在安徽大学学术交流与培训中心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安徽大学副校长高清维,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研究员,安徽大学大师讲席教授关爱和、汪达敏,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主任江小角教授等出席会议,开班仪式由安徽大学历史学院院长盛险峰教授主持。
高清维指出清代文坛中桐城派的重要性,“天下文章出桐城”。安徽的学术文章之大端,首推宋朝朱熹的理学、清代的桐城派与戴震的考据之学,而将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文化传承必由之路”。卜宪群强调桐城派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历史和文化所体现的“经世致用”之精神,在当今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盛险峰引用《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形容清代学者对“本末始终”道理的追求,并希冀通过本次研习班的学习,使学员对清代学者所求之“道”有更为深入了解,从而拓宽研究视野、提升研究水平。
7月24日至27日,安徽大学大师讲席教授关爱和、王达敏;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教授江小角、安徽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盛险峰;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漆永祥;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左玉河、马勇;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方盛良、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教授徐道彬等,分别围绕清代学术与桐城文派做研习班学员做主旨报告。7月28日,赴安徽省桐城市进行学术田野考察,实地走访张英、张廷玉父子墓葬遗址,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等,将理论与田野考察相结合,切身感受桐城地域文脉与区域社会变迁。
本次“清代学术与桐城派”研习班学缘广泛,来自国内外20余所高校,40余名学员,专业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等。为桐城派及清代学术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合作交流平台,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意义重大。(文图/胡文彬 审核/陈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