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2日-7月21日,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分会主办的第三届“城乡建成环境文化遗产理论与方法:流域文明”暑期学校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海内外多所高校百余名硕博生及青年教师参与,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青年教师胡文彬受邀参加此次暑期学校。
此次暑期学校课程聚焦“流域文明的起源、演化及人地适应机制”科学问题,以促进流域人居环境研究的深化和流域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探索中华文明尤其是流域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延续的环境背景与人水关系演化机制,搭建流域人居环境的跨学科交叉平台,疏源浚流,与古为新。
7月12日下午,开班仪式在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汪芳主持。开班仪式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研究所陈同滨研究员以“长江流域的早期城址研究——以良渚古城为例”为题做主题演讲,陈同滨分别从“大河文明”、“良渚古城”、“规划特征”“藏礼于城”解密长江流域早期城市文明发展历程。7月14日至21日,分别由清华大学王贵祥教授、北京大学唐晓峰教授等围绕“藏传佛教及其建筑简说”、“流泉与北京城”等题目展开不同视角下的流域文明解读。
7月21日下午,胡文彬与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廖锦峰等共同以“流域文明:信仰文化景观——以京杭大运河与珠江流域为例”为题做小组汇报。胡文彬重点阐述了大运河流域视角下宗教、民间信仰演进与社会变迁,并与参会学员开展广泛讨论。
本次暑期学校活动,不仅利于开拓文传学院青年教师的视野,也有利于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进一步推动扩大文传学院的社会影响力。(文图/胡文彬 审核/陈尚达)